在電壓試驗中,假擊穿現象是一種看似絕緣材料發生擊穿,實則并非真正擊穿的特殊情況。
從本質上講,當對試品施加電壓時,假擊穿是由于試品表面或內部的某些雜質、氣隙等在電場作用下發生局部放電。這些局部放電產生的電荷積累或等離子體通道的形成,可能暫時導致試品的絕緣電阻急劇下降,從而引發電流的突然增大,給觀察者造成類似擊穿的假象。例如,在測試一些具有復雜結構或表面存在污穢的絕緣材料時,表面的微小顆粒或附著的雜質在電場中極化、移動,形成導電路徑,使得電流瞬間上升,但此時材料內部的主體絕緣結構仍保持完整,并未發生貫穿性的擊穿破壞。又如在含有氣隙的絕緣試品中,氣隙內的氣體在高電場下發生電離,產生局部放電,等離子體的形成使該區域的導電性增強,導致整體電流變化,但周圍的絕緣材料并未被擊穿,一旦放電停止,絕緣性能又會恢復。
這種假擊穿現象會對試驗結果的準確判斷造成干擾,需要通過仔細分析試驗回路的電壓、電流波形變化,以及對試品進行后續的檢查和重復試驗等方法來加以甄別,以準確評估試品的真實絕緣性能,區分其是真正的絕緣擊穿還是假擊穿情況。
擊穿電壓試驗儀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電場強度和介質強度之間的關系,當電場強度超過介質的耐壓強度時,介質就會發生擊穿現象。其主要由調壓器傳動機構、高壓電極和試驗夾具等組成,采用交流高壓法或直流高壓法測量絕緣材料的擊穿電壓值。以交流高壓法為例,在室溫下,試驗儀在被測材料的兩電極之間,以一定的升壓速度從零開始施加頻率為 50Hz 的交流試驗電壓,當升壓至材料擊穿,此時的試驗電壓值即為該材料的擊穿電壓值。
電話
微信掃一掃